河南省修武縣云臺古鎮成了漢服愛好者的聚集地。(受訪者供圖)
越羅衫袂迎春風,玉刻麒麟腰帶紅。每逢周末,總會有許多身著漢服的年輕一代,廣袖飄飄,穿梭在中國各大景區的人群中。
漢服又有“華服”“衣冠”之稱,作為中國古代衣著文化傳承至今,是中國“禮儀之邦”的象征服飾。近年來,漢服文化開始“破圈式”傳播,不僅成為人們生活中的裝扮,更是年輕一代文化自信的具體化表達。
河南省修武縣云臺古鎮成了漢服愛好者的聚集地。(受訪者供圖)
走進河南省修武縣云臺古鎮,從工作人員到身著漢服的游客,再或是任意一家漢服租售店,都能講出一些漢服知識。“人們印象中這么傳統的服飾,在年輕一代中非常流行。”漢服文化傳播志愿者李思思介紹,近日在修武舉辦的第一屆漢服博覽會吸引了260萬人在線觀看,而此前當地已連續推出三季“永不落幕的漢服節”,前后超過30萬“Z世代”青年慕名而至,全網曝光量突破2.6億次。
艾媒咨詢數據顯示,中國漢服愛好者2018年數量為204.2萬人,2019年上升至356萬人,預測2021年達689.4萬人。在中國社交平臺微博上,“漢服”話題有53億閱讀量;短視頻平臺抖音的“漢服”話題,播放量超過515億次。漢服在中國年輕一代中的影響力正逐漸擴大。
河南省修武縣云臺古鎮成了漢服愛好者的聚集地。(受訪者供圖)
22歲漢服愛好者宋夢迪見證了這一趨勢。4年前,剛上大學的宋夢迪擁有了第一套漢服。“當時,走在街上有人說我是唱戲的,有人說我是表演節目的,還有人說我是為了直播想紅。”宋夢迪回憶,這兩年,即便是在小城市,也能隨處見到穿漢服的“同袍”,路人的眼神也由驚奇變成欣賞。
從“小眾”到“出圈”,漢服“華麗轉身”的背后,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認識到它真正的美。
與很多“同袍”一樣,宋夢迪也是始于顏值,忠于內涵。“一開始只是單純覺得漢服好看,后來開始逛博物館查資料,了解不同時期漢服的形制和當時的文化、經濟發展。”宋夢迪認為,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服飾本身的美,更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。
河南省修武縣第一屆漢服博覽會吸引眾多漢服愛好者。(受訪者供圖)
如今,中國不少城市會定期舉辦各類“漢服節”,不少大學還成立了與漢服文化相關的社團,隨之催生的漢服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0億元。“年輕一代對漢服的認可,是對文化的一種選擇,是對自身民族身份的認同,也是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。”李思思說。
河南省修武縣云臺古鎮旁,一名身著漢服的小女孩與現場執勤警察作揖問候。(修武縣委宣傳部 供圖)
專家認為,文化自信的意義在于深刻認識它的內在價值,生動表達它的獨特魅力,全面融入當代的社會生活。河南大學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長肖建勇表示:“隨著社會不斷進步,不少年輕人現今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。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高雅趣味和深厚內涵,恰恰能滿足年輕人百變的個性追求。”
“雖離普及還有些距離,但我相信國潮已形成趨勢。說不定下一個十年,很多人的衣櫥里都會有一件漢服。”宋夢迪期望。